我認為主要問題可概括為三個方面:
(1)由臨床獲得的信息只是非常簡單的信息,結果僅僅是省些人工而已。這種現象表現為生物樣本庫信息系統與臨床連接,輸入病人住院號,其他相關的登記信息自動進入樣本庫系統,這些信息對樣本庫管理可能有些用,但對樣本特性表達需要的信息化幾乎還沒有任何聯系;
(2)可能比較盲目地獲取臨床的所有信息,信息太多,但缺乏明確的信息內容指南。這種方式是將臨床系統中的大部分信息自動輸入樣本庫系統,儲存在新建的一些表格中,可以通過報告的方式展示一個人的詳細臨床信息。這樣的信息輸入操作兩個大的問題:一方面只是針對某一個人的詳細報告而已,也僅僅是復制新的儲存位置,另一方面,這樣的信息結構并不能夠在樣本庫中得到應用--查詢需要的樣本和/或人。因為樣本庫的應用困難而造成信息整合的浪費;
(3)缺乏設計,主要原因是沒有設計樣本信息需要的數據元素和相應的數據集,尤其是整合的信息沒有正確地應用到樣本庫的工作。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和腫瘤等需要這些臨床信息合理地描述樣本或受試者的生物特性,尤其是不同疾病信息之間的相互聯系,比如糖尿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糖尿病同時合并高血壓的機率增加,而心血管疾病又是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等,充分說明疾病之間的相關性,簡單點說,就是需要是如何找到既有糖尿病,也有心血管疾病的樣本和/或患者,這是一部信息化的基本要素。另外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結果是要能夠應用到樣本庫的查詢之中,找到研究者需要的特異性的資源,通過歸類與區別資源獲得需要的樣本。